2024年车用电池、芯片、操作系统将如何发展?有望进一步突破!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8日

来源:中国汽车报

阅读:240次

进入新的一年,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关键技术如何发展,成为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电池、芯片、操作系统等标志性领域有望进一步突破。”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向《中国汽车报》等媒体记者分析了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核心技术等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新思考和新见解。

核心技术将有新突破

在张永伟看来,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电池、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技术领域在2024年会持续进行技术突破,一些标志性技术将密集应用在汽车上,创新进度会加速,标志性的产品和技术会不断涌现。如电池,虽然距全固态电池的应用还有一段时间,但2024年一定会出现一些固液混合(半固态)电池。此外,大圆柱电池会规模化量产上车,磷酸铁锂电池也在不断演进,车企会把新技术、新品类电池的上车当成差异化发展的重点。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800V的高压充电,可以实现1秒钟充1公里,2024年至2025年带有高压充电的车型会迎来放量,并加速普及。

新型混动技术将是创新的重点之一,一般的纯电车企一定会关注混动路线的配套,所以“纯电+混动”在很多车企虽然是一个过渡性技术路线,但有可能过渡时间要十几年。

在智能化方面最受关注的是芯片和OS操作系统。国产芯片在2024年至2025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有的企业已经提出来,2025年要实现芯片全国产化,所以国产芯片加速上车是2024年至2025年汽车半导体领域一个亮点,包括国产的操作系统、电池、芯片等这些标志性的技术和产品会进一步突破。

对于自动驾驶,张永伟表示,以往的两年还是探索期,2024年技术路线会相对清晰。智能驾驶方面,在选择单车智能、车路协同还是智能网联方面,探索了很多年。2024年至2025年,智能驾驶的应用路线会逐步清晰,单车智能会快速发展。从单车智能发展看,大量的智能模块会上车,当然有些企业会直接推出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这并不矛盾。

车路协同、智能网联、车城协同等技术路线也会不断清晰。如智能网联技术路线已经清晰,必须有车联网支持,2024年乘用车的车联网前装标配搭载率将超过85%,智能电动汽车新车型基本是有智能网联的,都会有联网的通讯模块。

此外,2024年车路云的车路协同试点会进一步扩大,智能网联和车路云会继续进行试点示范,走向产业化,单车智能走的这个路线。所以智能驾驶的应用路线由探索期转向清晰化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在产业结构上,张永伟表示,从产业结构来看,一个产业一定有一个结构性的特征。过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结构特征就是以增量为主,新能源整车上增量、电池上增量,支撑了规模化的发展。2024年至2025年可能进入存量结构调整的阶段,存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第一个突出,是当产能更多的要电动化,过去传统燃油的产能怎么办?燃油车形成的巨大产能不能丢掉,它背后是就业、是投资,所以要利用好传统的燃油产能,这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要把它盘活,产业发展不能只破不立,一定要把存量利用好。

第二个突出,电动汽车的产能也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过去爬坡上量的时候有很多电动汽车产能,单一主体产能的规模经济性不够,因此它可能需要调整、重组,碎片化的产能要向集中化发展才有规模效益。所以小的电动汽车公司会成为产业重组的一个主要对象。这不是把它消灭,而是要继续用好,那就要靠存量调整、兼并重组。当然有些企业已经落后了,就要被市场淘汰,所以从整车来讲是两个结构调整。

从产业链看,零部件最重要的就是电池,疫情三年是电池投资高歌猛进的三年。电池产能2024年正好是释放期,这两年建的产能都建完了,建了之后得做产品,所以电池一定会面临着供给矛盾较突出的问题。

包括芯片行业,以前紧张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宽松。过去是找不着芯片,所以车企被芯片耽误。现在芯片开始回归正常的发展轨道,所以有些环节甚至会出现这样一种过剩,比如那么多芯片设计企业,当这个行业进入宽松阶段的时候,很多设计公司可能就要被淘汰,甚至要做调整。所以,芯片的投资会进入相对收缩的阶段,很多企业可能也需要调整。

从融资结构来讲,汽车行业在快速投资的时候钱就比较宽松,大家融资相对容易。当存量结构调整的时候,融资是跟着增量跑的,融资环境不是很理想,特别是美元资本、海外资本跟汽车行业来讲会相对的不宽松。另外国内的资本市场对汽车和芯片的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总体上明年大家都会比较缺钱,融资环境不太乐观。

也会有一批企业在存量结构当中能够快速的崛起,有的企业也拿到了很多钱,像中东的投资特点是单笔投资较大,可能一下拿几亿美元,但是总量不大。一年可能就做几笔,这与中东的投资习惯有关。所以,中东的资本当不了企业融资的主体。

产业格局将深度重塑

张永伟认为,从竞争来看,汽车产业大格局应该远未定型,但是确实进入深度重塑。因此2024年应该是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格局更加分化重塑的年份。很多企业可能在2024和2025年就退出了,如果做起来可能就迅速崛起。从全球来看格局,在智能化上,就是中国和美国会成为两个主角。

从国内的区域来讲,也有很大的变化,有些地方可能就转不出来了,有些地方利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快速崛起成为新的产业聚集区。从比重来看,有的地方汽车产量很大,但是新能源占比很低,就意味着它转型压力更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比重在加速调整,区域的油电比也要加速转型,起码不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才能称之为汽车大省和汽车大市。

新能源汽车占地方汽车产业的比重是一个地方汽车产业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这个比例高了转型就加速了或者代表走在成功的道路上,很多地方面临着压力。因此区域的产业布局一定是在分化,过去的领先者不一定再继续领先,新的力量在崛起。有些城市迅速进入了百万级的台阶,这个台阶上的很关键,一个地方有百万以上的新能源产量,这是崛起的基本支撑。

企业竞争方面,2024年一定是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行业洗牌应该会加速,对很多企业是成长的机会,对很多企业明年日子就更加难过。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在制造业当中市场化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行业,这里面容不得投机取巧,过去可能靠投机取巧、靠吃点巧劲想实现发展还有可能,以后没有真功夫,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很难混得下去,所以要全面提升竞争力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

对于合资企业,2024年至2025年将是分水岭,有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能够赶上中国电动化、智能化的节奏,就可以继续以合资的模式在中国发展,有的跟不上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智能化“两化”的节奏,很多企业就难以续命。能够在中国发展壮大、还是为续命而挣扎而努力确实值得好好观察,这是产业内部竞争格局的变化。

同时,他认为,汽车企业发展环境将会呈现更加内卷的特征。从竞争环境来看,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2025年的发展环境呈现更加内卷的特征,更不容易。别的行业还有喘息的机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只能越跑越快,它不给你提供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比的是谁比谁跑的快、谁比谁能够抗压。

新车型会密集发布,证明市场足够大,也证明竞争足够激烈,一个新车型的生命周期在加速缩短。汽车进入了“摩尔时代”,12个月到18个月必须推出新的汽车产品投放,拼的是创新的速度。因此产品迭代的速度会加快,于企业来讲,创新的频度必须跟得上。这种卷不仅仅停留在商业层面的内卷,商业层面内卷就是看谁会卖车、谁降价,这是商业操作层面的,这个内卷是在竞争力层面的卷,看谁更能创新,高频创新,这是汽车“摩尔时代”很重要的特征。

同时,市场也在变化,中国的市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所以容不得企业慢下来、停下来。

自身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张永伟表示,2024年可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地位进一步提升和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巩固的关键一年。从全球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换道先行,但是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强国、是否把先行的优势变成了产业的发展优势,目前还不能盲目下结论,所以2024年就是关键的一年,要继续扩大规模,继续提升竞争力,先行者才能变成有优势的领先者,2024年和2025年应该是巩固提升的关键时期。

对此,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就会发生变化,汽车行业很多新技术可能会在中国汽车产业率先应用,这是全球的风向标,新车型率先在中国投放这也是一个风向标。中国市场可能会来定义下一代汽车是什么。在2024年和2025年中国不仅仅会保持量的领先,会继续保持在全球占比50%以上,另外在技术和规则定义上同样保持领先。这就是从先行到产业巩固优势关紧的一步。

从有利因素+市场来讲,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1300万辆还是值得期待的,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接近40%,有些单月的渗透率或将超过50%。

因此,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升,经济大国一定要有一种支撑性的产业来作为支柱,所以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2024年至2025年经济发展还要看汽车。

张永伟表示,2024年将是一个跨界大年,汽车行业将变得越来越跨界,与ICT信息通讯行业、能源行业的融合会进入到深度融合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于国际化,张永伟认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海外销售会超过100万辆,预计到120万辆较为靠谱,2024年海外销量会保持增长,或将到180万辆。2024年是海外一些中国品牌汽车生产工厂建成的时期。国际化是两条路径,一方面是贸易出口,另一方面是在当地投资、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销售地生产是主要模式。所以2024年国际化的亮点应该在海外生产、海外销售越来越大,再加上出口早期有一个爬坡的过程,所以国际化还会保持贸易+海外生产都将快速增长的趋势,慢慢由贸易为主变成海外的投资本地化发展为主,这是国际化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