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建设储充一体化,持续加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4日

来源:中国汽车报

阅读:80次

促进钠离子电池研发、推进V2G(双向充电)应用示范、鼓励储充一体化……8月9日,广州市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及应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作出安排。

随着《措施》的出炉,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在广州获得更大支持力度。

鼓励储充一体化建设

在广州,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较快,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随之持续增长。为此,《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其中指出,要探索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场景建设新型储能电站。加快出台新型储能并网接入技术要求,明确并网接入、调试验收流程与工作时限,完善新型储能(含用户侧储能)计量体系建设,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电网接入服务。

鼓励储充一体化建设。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开展“储充一体化”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储充一体站管理机制。

推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发挥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引领效应,开展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重点促进钠离子电池试点建设,推进V2G车网互动应用示范等,加快产业化落地。

《措施》还提出,要对相关的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储充一体化是未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记者谈到,储充一体化不仅更容易利用昼夜电力差价实现“削峰填谷”降低充电成本,也能更好地利用风电、光伏等绿电资源,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优的能源保障。因此,意义更为重要。

立足实际完善设施

作为华南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持续加速。曾经,节假日在高速公路上排队充电成为“痛点”,国内调查显示,有40%的电动汽车车主对于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提出建议,希望加快布局充电基础设施。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4月出台的《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战略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达100万辆,进入国内前三位。此前发布的《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超20%。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早在去年9月,广州就发布《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广州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作推进要求和各项保障措施。其中明确提出,2024年基本建成“一快一慢、有序充电”的充换电服务体系和“超充之都”。这也是官方首次明确,为新能源汽车打造一个全新的“超充之都”。

为此,广州提出的具体措施是,两年内全市充换电设施服务能力达到约400万千瓦,建成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统建统管”小功率慢充小区约1000个、换电站约200座。为实现这一目的,广州也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停车位必须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新建公共停车场停车位应按不低于30%的比例建设快速充电桩。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广州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要付出努力。

在政策主导下,企业层面正在充换电基础设施上形成合力。企业主体位于广州的广汽集团是主力。其实,从去年4月起,广汽埃安就携手广州城投、广州交投、南方电网等合作伙伴,举办了“全球首个超充之都(广州)启动暨埃安超级充换电中心落成”活动。按照规划,2025年将有1000座超级充换电中心在广州建成。届时,充电站点将实现1.5公里半径覆盖,找站时间减少到5分钟以内。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前身是广汽研究院在2014年成立的前瞻技术团队,当时就专注于先进动力电池的研究,并重点研究充电速度与电池能量密度。如今,其已成为实现6C倍率极速电池量产的公司,电池补能从0到80%,只需8分钟。

在多方努力下,广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持续加速。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全市电动汽车公私充电桩达7.63万台,总功率320.4万千瓦,充换电站点3519座,每天可为超过76万辆次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同期,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45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40万辆的13.2%,其中纯电动汽车超35万辆,这表明全市每8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从《方案》到《措施》一脉相承,其核心都是围绕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而核心还是在加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国内像广州这样高度重视、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城市越来越多,这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星火燎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