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又到毕业季,“工科理科化”现象拖了谁的后腿?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4日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阅读:206次

近日,新一年的毕业季来临,而汽车行业出现的工科大学生就业相关现象引发一系列新的思考。

首先,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存在较大差距,似乎是依然存在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3年应届毕业生中,来自工科专业的获聘比例达到56.9%,远高于其他专业,这是令人欣慰之处。但是,在一些个别现象,却依然令人担忧。其中,一名国内某重点高校汽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国内某车企就业后,被分配做新车测试工作。但该毕业生发现,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基本用不上,而且由于长期专注书本课程知识,基本没有培养出自己主动去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大学里学的一些课程内容距离企业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现在工作中所需的能力,基本都是到企业参加工作后去自学得到的。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对此,曾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企业家曹德旺等人联名呼吁,要扭转工程人才教育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其中提到,有的高校教师只教书本知识,也会在课堂上讲工科理论、讲汽车构造,但是几乎从没有带学生到车企、下车间去动手实习过。由此,相关人士提出,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难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其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高校汽车工科教育与实践结合不足。在一些高校,工科教育与理科教育甚至人文教育混同,工科教育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没有得到体现。据反映,一方面是重实践的培养机制难以引入高校,另一方面,是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兴起使高校来不及开设相应的新课程。特别是智能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知识体系有很大区别。有高校教师表示,传统燃油车的知识体系相当于一个有限的闭环,可以分数门课程,并完全容纳;而智能电动汽车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中不仅涉及传统的机械、加工、材料、工艺等,更涉及电子、软件、芯片等,而几乎每一个新的领域又包括众多细分领域,如软件就包含操作系统软件、娱乐系统软件、电源管理软件等等。而且由于技术进步太快,几乎要时常更新知识体系,对高校相关的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有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在教学上适应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新态势,将汽车与微电子、软件、设计以及涉及电池的化学、材料等多专业壁垒进行打通,让软件学院的教师来讲软件,让微电子学院的教师来讲智能汽车电子,既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增强的实用性,也弥补了汽车学院相关师资不足的问题。还有的高校汽车学院与汽车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参与车企的实习等活动,再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就更容易能培养企业所需的工科毕业生。

第三,面对汽车产业变革加速的新形势,高校的汽车专业教育全面转型也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课题。目前,汽车产业层面急需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这不仅是智能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的实际需要,也是关系到汽车产业变革是否能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汽车行业,人才同样是第一动力,汽车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出现,无一不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培养目前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教育方式。因此,未来若干年汽车产业变革及发展能否走得远、能走多远,根本因素之一取决于汽车产业所需的人才的培养。如今,部分高校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正在逐步给人带来希望。无疑,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地位、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投入等方面入手,培养汽车行业需要的人才,才是高校工科教育的目标。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在变革之路上正在加速,呼唤高校能培养输送更多更优的高素质适用人才,才能为我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增添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