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耕中国市场,采埃孚如何走好下一步棋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7日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阅读:180次

上海车展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外资企业高管强大的参与阵容也成为外界关注的亮点之一。

本届上海车展也迎来了采埃孚集团管理层阵容最强大的一次,董事会六名成员中,有三分之二汇聚上海。

在上海车展期间,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采埃孚集团董事、亚太区负责人斯蒂芬·冯·舒克曼,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接受了《中国汽车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针对采埃孚在汽车行业新时代的本土化布局、构建产业生态等话题做了详细表述。

汪润怡

柯皓哲

斯蒂芬·冯·舒克曼

提高本土化

应对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

当下,外资零部件企业加码中国市场已成为一种趋势,采埃孚也不例外。柯皓哲告诉记者,“采埃孚在过去几年特别是疫情三年中,对中国的投入从未停止。就像‘危机’这两个字所表达的一样,机会蕴含在危险背后。”据悉,2022年,采埃孚在济南、广州、上海安亭、杭州、沈阳、张家港、日照等地启动了一系列新的生产和研发项目。2023年二季度,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将投入运营,而广州电子工厂也将破土动工。

为更好地响应中国市场,除了继续在中国市场投资,采埃孚正在变得更加本土化。汪润怡详细解释了采埃孚本土化包括的三个方面:第一是管理团队的本土化;第二是采购、整个供应链包括物料和设备的本土化;第三是核心研发的本土化。

采埃孚对中国和亚太区域的重视体现在经营团队上,这个称之为“最强团队”的阵容中,汪润怡是采埃孚全球排名前20位的高管之一;首次以亚太区负责人的身份在公众前亮相的斯蒂芬·冯·舒克曼,不仅负责亚太地区的业务,同时也负责全球电驱动业务和物料管理业务,而电驱动业务是采埃孚在中国市场的重要业务之一。此外,柯皓哲在2023年1月就任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之前,担任集团董事,在2019年—2022年常驻上海,重要职责之一是负责亚太区业务。

“在供应链方面,采埃孚在国内供应链的本土化目标是100%。过去,跨国公司只是把一些应用的研发放在中国。未来,随着整个市场对新技术的强烈需求,采埃孚逐渐把核心研发放到中国。此外,考虑到区域政治、经济因素,使得采埃孚考虑加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整体性和独立性。”汪润怡如此强调。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有自己的特点:发展很快,并且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相比欧洲市场要高很多。对此,斯蒂芬·冯·舒克曼提到,采埃孚应对中国市场特色的措施主要还是提高本土化,提高自己的响应速度。他也提到了电驱动事业部很强的本土开发能力,“由于国内的主机厂有时候对供应商的要求不太一样,尤其是在开发进程和速度上要求会更激进。采埃孚通过提高本土化水平,来应对中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快的挑战。”

打造生态圈

扩大合作伙伴关系

斯蒂芬·冯·舒克曼表示,中国主机厂对新技术非常欢迎,持拥抱态度,而且它们在接受和应用的时间表上,也来得比国际传统车企更激进、更早一些。因此,中国市场对采埃孚来说是新技术很好的发布地区和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20日,采埃孚与地平线宣布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开发采埃孚高性能平台解决方案。在同一天,采埃孚宣布与东软睿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打造适用于采埃孚汽车高性能平台中国版“采睿星”的软件解决方案。这些都是采埃孚不断扩大朋友圈,在开放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中变得越来越活跃的一个例子。

“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很快。我们要适应中国客户的要求,就意味着采埃孚必须要有符合本土市场需求并且能够真正落地的产品和技术。因此,我们非常开放地与生态里的各个潜在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汪润怡提到,在软件方面,需要采埃孚提供服务的整车客户越来越多,采埃孚也需要包括速度在内的全面的软件能力。

开放的态度和更多的合作伙伴,能够助力采埃孚获得足够的资源和速度,为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提供服务。“我们需要在软件各个层面的合作伙伴,甚至包括开发的工具。这样可以真正带动整个中国汽车技术的前进。这也是除了做业务之外,采埃孚的社会责任。”汪润怡强调。

柯皓哲进一步介绍,采埃孚和中国企业合作,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因为采埃孚可以做市场的推手为他们打开一些市场。比如,他们很难切入到某一些领域的客户或海外需求,采埃孚可以帮他们达到这些目的。

“这恰恰复制了采埃孚这些外资企业几十年前切入中国市场的模式。大概在40年前,像我们这样的外企刚进入中国,为打入本土市场,也是和本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从而达到渗透到中国市场的目的。现在斗转星移,我们也为中国的初创企业打开一些新的或已经存在的市场。”柯皓哲如此表示。

据了解,在自动驾驶方面,采埃孚三年前就和天瞳威视建立了ADAS和AD方面的业务联系。双方在自动代客泊车系统(AVP)、自动泊车的合作非常紧密,此外还包括其他传感系统的合作。实践证明,这样的合作关系非常成功。

汪润怡表示,有了这些成功的先例后,采埃孚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态圈,有软硬件方面均和合伙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产品在成本方面有很好的优势。

和主机厂紧密合作

更好服务中国市场客户

“在和中国主机厂协同研发过程中,采埃孚的研发部门和主机厂一直紧密结合。”斯蒂芬·冯·舒克曼强调。

比如,在路特斯新车Eletre上就有很多双方联合开发的成果。其中,采埃孚的cubiX车身运动控制软件,能够将纵向、横向和垂直方向的底盘运动执行器进行全面组合,既能从舒适性、运动性和经济性方面优化车辆的行驶表现,也能为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奠定基础。采埃孚800V碳化硅高电压三合一电机,也是全球首次在路特斯新车上量产,其中有很多共同研发的工作。

采埃孚和上汽集团进行合作,在飞凡汽车上应用了4D毫米波雷达。这是从2019年一直到疫情期间,采埃孚和上汽进行联合开发的成果。据悉,当时由于疫情原因,采埃孚德国团队没办法到中国,本地团队投入了很多研发的精力。

对于当下车企进行的垂直整合的做法,汪润怡则提到,采埃孚有非常广泛的技术链和产品组合,即使整车企业进行很多的垂直整合,各个层面的产品也用得很广泛。她也提到,“垂直整合需要技术,不是所有的整车企业在每项技术上都值得去投入那么多,也不是所有的整车企业在每项技术上都有可能成功。”

像采埃孚这样的高精尖技术投入者和提供者,有很多竞争优势,能够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根据每个主机厂的要求不一样,采埃孚提供非常灵活的合作模式:既可以提供关键零部件,也可以提供整个系统。

斯蒂芬·冯·舒克曼表示,“采埃孚对于中国市场,不管从战略地位还是战略策略上来讲,都有长远的规划。我们希望,不断增加亚太和中国地区销售额在全球市场的权重,通过我们的本土团队来进一步强化研发能力、制造能力、生产能力,来满足中国市场、中国客的特定需求。”